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组织建设的成功经验,对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作出科学概括,强调“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表明,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科学遵循,为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供了重要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也是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进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戮力同心、团结奋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十年。
一加强党的建设,既要“造形”,更要“铸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组织是‘形’,思想是‘魂’。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既要‘造形’,更要‘铸魂’。” 真理之光,引领强校征程;信仰之光,昭示前行方向。
十年来,我们高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不断走深走实。
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环环紧扣,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学习教育,创新形成“22411”理论学习制度成果,获评“首届新时代四川高校十大党建创新案例”。开展《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四级导学”312场,制定学校《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实施办法》。扎实开展校院两级理论中心组学习,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充分发挥学校党校主阵地作用,每年分层分类有针对性地举办“中层干部读书班”、支部书记轮训、党务工作者能力提升班、专题党课等,覆盖全校207名中层干部、6000余名党员。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学习、阐释和实践,立项建设“党建创新项目”752项。以“党旗引领铸辉煌”成就展等“七大板块、20项活动”隆重庆祝建党100周年。全校广大党员师生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主线,学思悟践,补钙铸魂,在学习实践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十年来,我们坚持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认真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部党组、省委决策部署。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根本制度,不断完善党委全委会、常委会和校务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建立书记校长“每周一上午”定期沟通机制和“3+X”重要事项酝酿沟通机制,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更加巩固。每年召开党代会研究事关学校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先后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校”“全面从严治党”“‘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双一流’建设”等做出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奋进力量,深入实施“四大核心战略”,深入推进“建设新文科、引领新财经、创造新优势”战略实践,以奋斗奋进姿态推进新时代高等财经教育创新发展。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带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高质量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带头践行“一线规则”,持续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和能力建设。成立学校党的建设与全面从严治党领导小组,统筹谋划和推动落实党的建设各项重要工作;成立党委督查办公室,保障党委决策落地落实。推动各院级党组织严格按照示范文本修订实施“两个议事规则”,加强政治把关和前置审议,用好“一票否决”,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管党治党、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坚持全面依法治校,学校入选教育部“高校法治工作创新实践试点高校”。
二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党的各级组织都健全都过硬,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这就是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强调‘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的道理所在。”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办好西财的事,关键在党,关键在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
十年来,我们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基层基础更加坚强有力。
学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在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的基础上,不断推动党组织有效覆盖,为适应学校事业发展,结合学科调整优化,及时开展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横到边、纵到底的组织体系和工作关系进一步优化。党委组织部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持续优化运行机制,打造过硬组工干部队伍,始终保持组织工作的先进性和战斗力,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提供坚强组织保证。遴选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担任院级党组织负责人,“全覆盖”配齐配强专职组织员,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不断建强。院级党组织书记、基层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三个全覆盖”成果持续巩固,“校—院—支部—党员”四级联动机制进一步强化,确保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全力配合做好教育部两次巡视和巡视整改督查,严肃认真抓好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做到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成立党委巡察办公室,坚持政治巡察定位,建立健全常态化巡察工作机制,通过巡视、巡察整改,切实解决了一批事关学校发展和师生员工关切的重要问题,制定完善了一批务实管用的制度,进一步筑牢了基层党建根基,凝聚了师生员工力量。
十年来,我们坚持以基础性建设为重点、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不断健全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四梁八柱”制度体系,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全校各级党组织以党建“双创”工作为契机,在体制机制、活动载体和品牌建设上形成了一系列典型做法和优秀成果。制定实施制度办法30余项,不断丰富“三会一课”内容形式,持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不断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学校荣获“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获“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3个、“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个、“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3个。深入开展“党建工作品牌”和“优秀支部工作法”创建活动,首批创建校级“党建工作品牌”5个和“优秀支部工作法”10个,获省级“优秀支部工作法”1个,并在全省高校进行交流推广。以“标杆”“样板”“优秀”为牵引,辐射带动全校25个院级党组织、265个基层党支部全面建强。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从“有没有”“好不好”进入到“强不强”的新阶段,“质量党建”成为新时期学校党建工作的主题主线。
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切实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工会、共青团、关工委,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等组织围绕中心大局,服务学校事业发展的活力持续迸发,作用不断彰显。学校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1人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先进工作者”称号,校团委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1项统战工作研究成果荣获“全省统战工作实践创新优秀成果奖”。
十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主战场,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在党的建设和改革攻坚的最前沿,以实际行动为党旗增光添彩、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
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牢牢扛起政治责任,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在重大工作、重大任务、重大斗争中凝心聚力、冲锋在前。学校省部级以上人才中党员占70%,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获奖中党员占82%。充分发挥党员教师人才引领带动作用,引导广大教师服务“国之大者”,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开展研究,244份咨政报告获省部级及以上领导批示,5份获中央政治局常委批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创建的“巴掌教学”入选全国《基层党组织书记案例选编(高校版)》。新冠疫情发生后,学校各级党组织组成“党员先锋队”,带领师生党员战斗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在防疫一线筑起一道道“红色防火墙”。2020年,全校共产党员自愿缴纳41万余元党费,通过湖北省委组织部支援抗疫一线。围绕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重大战略,探索形成“1+1+1+X”脱贫攻坚西财方案。创新开展的脱贫攻坚项目“青少年教育促进计划”被人民日报列为“大国攻坚,决胜2020”精准扶贫获奖案例,与“劳动收入奖励计划”案例一并入选全球减贫最佳案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脱贫攻坚斗争实践,成为学校发展史上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为“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西财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三努力造就一直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谋复兴,关键是要把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好、建设强。”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
十年来,我们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正确用人导向,着力建设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的选拔任用体系,锻造堪当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全面落实中央和部党组关于选人用人的新精神新要求,制定和修订学校干部工作方面的制度文件20余项,建立健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五大体系”。聚焦“选出好干部、配出好班子、树立好导向、形成好气象”,开展3次中层干部集中换届;扩大选任渠道,创新选人方式,面向国内外公开选聘正处级干部3次;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大胆选任、大力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建立优秀年轻干部一人一册“成长档案”。先后输送6名校级干部、22名处级干部到政府机关和兄弟高校任职,着眼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西财力量。
十年来,我们坚持向中心聚焦为大局出力,建全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素质培养体系,干部队伍履职能力和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以培养新时代好干部为目标,通过校内培训、上级调训、线上培训、赴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观摩学习等形式,实现全校干部教育培训全覆盖,将学习教育贯穿干部成长全过程。坚持把实践锻炼作为促进干部成长成才的生动课堂,2012年以来,先后选派40余名干部到部委机关、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和涉外岗位、驻外机构等挂职锻炼,选派39名干部投身精准扶贫和援疆援藏一线,在雪域高原、金川河谷、高黎贡山、大凉山深处,到处都有西财党员干部勇于担当的坚定足迹。通过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培养了一批了解国情民情、关心群众疾苦、敢担当善作为、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干部。1人获得“优秀援藏干部人才”称号,1人获得“优秀援疆干部人才”称号并记二等功。
十年来,我们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以严的纪律管理干部,以高的标准要求干部,以实的措施激励干部,推动敢担当、善作为在学校蔚然成风。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向纵深推进,学校制定实施干部监督方面的文件6项,从严管理干部的制度笼子越扎越紧。精准有效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干部感到组织就在身边、监督就在眼前。着眼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专门制定了实施办法,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坚持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使能上能下成为常态。2013年起实行处级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通过年度公开述职述廉述党建、民主测评等方式,对中层干部进行全方位考核评价,将考核结果与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问责追责等相结合,有效激发干部担当作为、履责尽责。注重在急难险重任务、吃劲岗位中考察任用干部,满怀真情关心关爱干部,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经过不断建设,学校干部队伍结构更加合理,履职能力进一步提升,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党管人才是中国特色人才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各级党委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改进党管人才的方式方法。”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站高看远谋发展,人才必是第一资源。
十年来,我们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践行人才引领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快建设新时代国家及西部一流财经人才高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引领人才工作赢得竞争优势。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从2000年进入教育部后大力实施“151人才工程”到2006年以超常举措面向全球招揽人才、实施年薪制与聘用制改革,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2012年,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以更大力度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实施以“光华英才工程”为重点、以“专项人才工程”为辅助的新一轮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加强与国家人才计划的有机衔接,深化人才人事制度改革,随后实施教职工收入分配改革,形成兼具公平与效率的收入分配体系;“双一流”建设以来,围绕“聚人才、育人才、出人才”这条主线,以实施“光华英才工程”为重点着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2018年,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打造人才强校战略升级版,构建一流财经人才高地”,随后召开人才人事工作会议,系统谋划理念升级、制度升级和措施升级,整体推进新一轮人才人事制度改革,聚焦“新财经”“双一流”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规划。学校人才制度改革工作获四川省委“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创新奖”。
十年来,我们突出质量和需求导向,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为抓手,持续健全人才成长激励机制、推进人才分类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着成绩。
“光华英才工程”是新时代学校实施的重大人才工程,是一个以青年教师成长计划、百人计划、杰出学者计划为核心的金字塔人才队伍建设体系,是新老体制、海内外人才同台竞技的人才发展平台。近年来,先后有479人进入“光华英才工程”,依托“光华英才工程”引培国家级人才20人次、省部级人才147人次,新增国家级人才数量居国内财经院校前列。扎实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创新构建以师德评价为基础、以综合评价为核心、以分类评价为导向的人才综合分类评价体系,健全校院两级考核机制,推进不同学科人才分类评价,深入破除人才评价“四唯”。学校入选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
十年来,我们以人才引进和培养为抓手,构建跨学科、跨领域、跨学院的协同创新平台,充分利用高层次人才引领作用,以才带才储备一批青年后备人才,培育国际一流创新团队,人才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制定实施《关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十项举措》,将人才队伍建设的“外引”和“内培”相结合,将资源投入的“硬件”和制度完善的“软件”相结合,促进校院两级共同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以“构筑大平台、凝聚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培育大成果”为目标,采取“领军人才+创新团队”的建设模式,加强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金融研究院、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等跨学科、跨专业研究平台建设,聚集50余名优秀青年人才,形成200余项创新成果。“金融安全与发展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创新引智基地”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以党的组织路线服务党的政治路线,确保学校各项事业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围绕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全面加强党员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为推动学校“建设新文科、引领新财经、塑造新优势”,加快建设财经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在新时代新征程展现新作为、续写新篇章!